返回首页

广西桂林资源县的农业发展的方案(参考)?

来源:www.shnyly.net   时间:2021-11-23 23:18   点击:169  编辑:钟梁 手机版

资源为广西典型的高寒山区县,上世纪90年代以前,交通一直不便,通过近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,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观,实现了村村通公路,制约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“瓶颈”得到有效缓解。资茳防洪堤建设、小流域综合治理、自然林保护、退耕还林、沼气建设等项目实施,为发展生态型农业奠定了生态基础。中低产田改造,旱地节水工程、水利配套工程、测土配方工程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后,建成苄效灌溉(保水田)农田面积5.8万亩,占水田面积的65.2%,农田生态工程占农田总面积的60%以上。资源县于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,经过8年的试点建设,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,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,为资源生态农业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、推动作用。 该县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便着手启动“兴果菜富农”生态农业工程,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“国家地质公园”、“国家森林公园”等独到的生态环境,以无公害夏秋季节蔬菜和无公害水果为重点,突出无公害品牌优势,大力扶持“名、特、优、新、稀”水果和蔬菜生产示范基地,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打造,现已建成广西最大的无公害水果、蔬菜生产基地,无公害脐橙已成为国家农业部生产基地之一,水果和蔬菜产业成了全县农业稳定增效、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。2008年该县无公害水果、蔬菜建设面积达15万亩,其中无公害水果10万亩,无公害蔬菜5万亩,葡萄(红提)、脐橙、猕猴桃、板栗、南方梨、桃、李、柿、柚子、商品番茄、辣椒、茄子等丰富多彩、遍地开花,年总产量达27.5万吨,年总产值67500万元,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6%,农民种植水果、蔬菜的纯收入年人均达2500元,占当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%,经济效益惠及千家万户。

方案1 1、继续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,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。 要稳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,提高粮食产量和种粮经济效益,促进全县农业粮食生产。在确保农村稳定、粮食有效供给的的前提下,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。依托资源区域优势,做足“特色”文章,大力发展特色农业、生态农业、观光农业,促进农业生产从产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。在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的同时,提高名、特、优、稀、新品种在农产品中的比重,以无公害、夏秋季节蔬菜和无公害水果(葡萄、脐橙、梨子)为重点,利用山区丰富的特种资源,大力发展绿色食品、森林蔬菜,创建优质绿色品牌,突出“无公害”的品牌优势,扶持一批名、特、优、新、稀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。总体形成高山药材(三木药材、金银花、玉竹等)、中山竹、林、果(脐橙)、低山平原葡萄、蔬菜和经作的良好布局。 2 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,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。 我县的水果(葡萄、脐橙、梨子)、蔬菜(番茄、辣椒)、“三木药材”、中草药(金银花、玉竹)等是资源种植业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,已初具规模,要加快这些产业的产业化进程,形成产业化生产,必须制订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惠及鼓励政策,在税收、土地、项目审批上给予优先,并集中力量扶持一批牵动力强和番茄、三木药材、葡萄、脐橙、茶叶、金银花、玉竹等重点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,提高产后环节对农业、财政收入的贡献率;要放手发展多种形式的“农业经纪人”,按照“自主经营、自负盈亏、自我服务、自我发展”的原则,以市场运作的方式,加快农村运销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协会的发展,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,实现农村经济发展、农民增收的目的。 3 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。 农业是基础产业更是弱势产业,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大。要抓好以农田水利灌溉、防洪等工程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风险的能力,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。 4 、狠抓农产品流通,实现农产品畅销无阻。 一是要在完善现有车田番茄集贸市场的基础上,有计划的选择交通便利、易于产品集散的乡(镇),培育发展水果、蔬菜、粮食等农产品批发市场;二是要大力引导农民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、协会和充分发挥已成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、协会的作用,积极参与农产品流通。培育壮大一批农民经纪人队伍,充分利用个体私营经济机制灵活的经营优势,努力构建多种所有制并存、共同发展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;三是大力培育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。鼓励和扶持经济实力强、经营前景潜力大的企业,实行订单采购、保护价收购。同时,为龙头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,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,支持他们大胆利用信贷资金,大胆利用股份制、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融筹资金,将农产品的生产、加工、流通等环节连结起来,形成完整的产工贸一条龙的产业体系。使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成为农产品流通的“排头兵、领头羊”;四是全县每年保证有1/3的机关干部参与农副产品的流通工作;五是要加快农村信息网络硬件建设,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销售信息系统,加强信息的收集、储存、加工和传递,随时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预测及时、准确无误的信息服务。 5 、大力发展“打工经济”,促进农民收入多元化。 “打工经济”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,是促进农民收入的多元化。一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培训力度,2008~2010年年均培训5000—8000人;二是要引导企业适应形势变化需要,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。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、资源型工业、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,发展“打工”劳务经济。三是通过改制、改组和重组等各种有效形式,做大做强乡镇企业。四是通过招商引资,项目建设等,大力发展中小企业。力争“十一五”期末,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率达到80%以上。 方案2 1、山地生态农业、特色产业发展区,以“猪—沼—竹—菜(林)生态农业模式为主”。本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是在抓好水土保持等基础工作的同时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,因地制宜地利用山区立体地形条件、气候条件和草地资源优势,协调发展农林牧渔业;大力发展水源林、特种用材林、“三木”药材、经济果林、草食动物和特种养殖、高山无公害绿色蔬菜食品等,同时积极抓好避雨栽培、地膜覆盖、遮阳网等农业设施建设;通过农业技术示范园和农产品试验基地建设,形成“三木”药材种植加工基地、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、毛竹生产加工基地、草山草场改良畜牧基地。 2、山地河谷生态农业、特色产业发展区,以“猪—沼—菜(林)—灯—渔”生态农业模式为主。农业生态建设是在巩固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,大力发展各类经济作物,调整农业种植结构,形成商品粮基地、果蔬综合利用基地、生猪养殖基地、禾花鱼养殖基地、特种用材林生产基地。同时,开展水源林保护,发展林业经济。 3、低山生态农业发展区,以“猪—沼—菜(果)—灯—渔”生态模式为主。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是:发展粮食生产、林果业、畜牧业、经济作物。形成粮食生产基地、水果生产基地、畜牧养殖基地、红提生产加工基地、“三木”药材生产加工基地、无公害蔬菜加工和竹木加工厂基地。 猪—沼—菜(果)—灯—渔”就是指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,将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各种生态农业技术整合起来,以沼气为纽带,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,将畜禽舍、菜园科学联接,形成一个系统生态工程同时结合资源的地理特点开展开展渔业,这个灯一般指是沼气照明。 概况来说就是可持续发展,循环经济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